名  称    密  码    验证码      
设为首页
 最新公告
 
  >> 分 类 导 航
【刑事法律】
┝ 刑事法律
【涉外法律】
┝ 涉外法律
【行政诉讼】
┝ 行政诉讼
【婚姻法律】
┝ 婚姻法律
【交通法律】
┝ 交通法律
【民事诉讼】
┝ 民事诉讼
【文化风俗】
┝ 大别山文化风俗
【物产资源】
┝ 大别山物产资源
  >> 超 级 搜 索
栏  目  
类  别  
关键词  
 站内搜索  
  
  >> 热 点 点 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大别山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6.12”强奸案始末
 笑论
 大别山风光(组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
 滞后与超越:新刑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 版 权 及 免 责 声 明

  本站资料文章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如果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地方,请尽快与本站联系!

 刑事法律刑事法律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查看方式: 查看:[ 大字 中字 小字 ] [双击滚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发表日期: 2009-12-10 12:47:38 阅读次数: 4059 查看权限: 普通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为依法惩处挪用公款犯罪,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办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刑法三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
  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第二条 对挪用公款罪,应区分三种不同情况予以认定:
  (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
  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二)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挪用公款存入银行、用于集资、购买股票、国债等,属于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所获取的利息、收益等违法所得,应当追缴,但不计入挪用公款的数额。
  (三)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不知道使用人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用于非法进行营利活动或者用于非法活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明知使用人用于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应当认定为挪用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

 

 第三条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挪用公款《情节严重》,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或者数额虽未达到巨大,但挪用公款手段恶劣;多次挪用公款;因挪用公款严重影响生产、经营,造成严重损失等情形。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以挪用公款五千元至一万元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起点。挪用公款五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情形之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情节严重的其他情形,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
  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数额标准,参照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数额标准。

 

 第四条 多次挪用公款不还,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次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实际数额认定。

 

 第五条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因客观原因在一审宣判前不能退还的。

 

 第六条 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七条 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第八条 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


上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下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
 【公共评论】[目前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
第0页,共0页,共0条评论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管理 
 
Copyright© 2007-2008 大别山法律文化网站-石礼旺律师 All rights reserved
律所:安徽律信律师事务所
地址:安徽省太湖县建设路(法院旁边)
办公室电话:0556-5112623 手机:13966619976 联系人:石礼旺律师
邮箱:jmslw@163.com QQ:472237637
皖ICP备09004051号
委托维护:律师建站